在上海舉辦的2013年第二屆亞洲輪胎大會上,記者專訪了山東陽谷華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孟成。
作為中國橡膠助劑行業骨干企業,陽谷華泰是國家橡膠助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依托單位,客戶涵蓋米其林、普利司通、固特異以及杭州中策、三角集團、風神股份等國內外知名輪胎企業。
部分助劑已出現產能過剩
據杜孟成介紹,目前國內橡膠助劑行業的生產規模已經很大,基本上能夠滿足市場需求。與輪胎產業一樣,部分助劑的產能也有過剩趨勢,尤其是防老劑的幾個主流品種,產能已嚴重過剩。
“但與輪胎業不同的是,助劑產能過剩時,后進入企業比較難受。”杜孟成對記者編輯說,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,是因為新企業消化技術的時間比較長,不得不犧牲成本;而老企業由于掌握成熟技術,即使市場不好,也可能只是一時利潤下滑,在市場競爭方面仍占據一定優勢。
據悉,促進劑的產能也趨于飽和。但與防老劑不同的是,防老劑已經實現了技術的升級換代,國內外產品不相上下,而促進劑還沒達到這個程度。促進劑雖然生產規模很大,但絕大多數企業在技術上還是走傳統路線。
目前,國產促進劑在市場上占據優勢,主要原因基于,一是國外企業只是部分技術先進,有些方面的技術他們也不成熟;二是國內企業普遍采取低價格策略,低價競爭導致國外企業紛紛退出市場。
忽視環保的企業面臨困境
由于促進劑的技術門檻低,很多偏遠地區的小企業紛紛進入。但是,從今年情況看,有些小企業開始出現倒閉,原因是利潤下滑和環境壓力過大,尤其是各地開始重視環保,小企業不得不開始治理污染,成本普遍越來越高。
杜孟成對記者編輯介紹說,目前助劑行業由于小企業居多,其整體技術水平比較落后,此外,部分產品的工藝路線也相對落后。小企業規模小,成本高,配套設施不完善,在運營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斷增高的背景下,其競爭力變弱,抗風險能力也變弱。
“這個行業早期是劣品驅逐良品,現在則是良品打擊劣品。這也是諸多小企業相繼關門的原因之一。”杜孟成如是說。
據分析,助劑企業生存不下去的因素主要有三個:一是環保問題,企業沒有治理環境污染的能力,只好死掉;二是安全問題,由于配套設施不完善,有時一把火就能燒掉;三是綜合競爭力不強,被市場所淘汰。
而實際上,許多大助劑企業現在的境況也不太好。據悉,這主要是污染問題造成的。2008年金融危機后,國家對化工業放寬了政策,使得一些企業急速擴張,廠房、廠址的選址不甚合理,更沒有重視污染問題。現在環保政策一緊,企業不得不重做“環保功課”,許多問題一下子暴露了出來,導致企業面臨窘境。
在杜孟成看來,“不僅僅是橡膠助劑,那些不重視環境保護的化工品企業,以后生存都會很困難。”
總體趨勢是“外退內進”
據了解,由于助劑是傳統行業,加上多年來一直在擴張,導致這個行業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少,研發基礎薄弱,重復建設雖然很多,技術上的整體提升卻不明顯。
杜孟成認為,助劑行業未來集中度會越來越高,將出現幾大家“領頭羊”企業,比如圣奧、南京化工、華泰化工等。這幾家企業有些品種的技術現在比國外技術還要好,而目前國外助劑的整體研發有停滯趨勢。
跟輪胎一樣,中國橡膠助劑的出口量也很大,公開數據是出口占生產總量的30%以上。而與此同時,國外的助劑企業則紛紛退出,據說2007年之前已消失了一半左右。5年來,這部分市場已基本上被國內企業所占據。
據杜孟成介紹,陽谷華泰現在所走的戰略方向是:不與國內的企業競爭,做行業最好的。這意味著,他們專攻目前國內市場上還在用國外品牌的產品,國內能夠生產的基本上不做了。
“國內的產品不走技術路線,都是走價格路線,對企業長遠發展不利。所以,我們要進入良性競爭領域,而且還有應對市場變化的預研課題。”
據悉,在此戰略引導下,陽谷華泰目前有的產品已經確立了世界第一的市場地位,有的已進入行業前三名。其長遠目標是:“7個萬噸級的產品線,15億元的銷售收入,銷量進入國內前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