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歡迎到訪!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
商場如戰場,創業如革命。在改革攻堅的主戰場、轉型突破的最前沿、狠抓落實的第一線,斗爭精神,彌足珍貴。
有人說,濰柴的譚旭光,最喜歡講“斗爭”的故事。的確,“拆廟搬神”搞精簡、閃電抄底德隆系、智斗國際資本大鱷、首創動力總成商業模式、建設全球創新體系……一路走來,哪個故事不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斗爭呢?
最是斗爭見風骨。跟自己斗、跟落后觀念斗、跟違背初心斗、跟核心技術缺失斗、跟國內國際市場斗,濰柴敢斗善斗所樹起的這面精神旗幟,在國企改革征程中高高飄揚。
時代在變,斗爭的內涵也在變,但斗爭精神歷久彌新。邁入新時代,從發展理念到發展方式,從體制機制到科技創新,每一個領域的突破,都是一場真刀真槍的變革。一塊塊“硬骨頭”、一個個“地雷陣”,其艱難與復雜,不亞于以往任何一場革命。今天我們提倡保持斗爭精神,就是要敢于直面矛盾、動真碰硬,就是要敢于闖關奪隘、攻堅克難,就是要勇于擔當作為、狠抓落實。斗爭,最難的是自我斗爭。翻開濰柴、萬華等國企“領頭羊”的改革史,第一頁赫然書寫的就是“自我革命”。濰柴的定崗、定編、定員“三定”改革,萬華的“破除鐵飯碗、鐵工資、鐵交椅”……大刀闊斧改革的第一個切口,指向的都是自己。為什么國企改革發展能跨越一個又一個關口,迎來一個又一個春天?成功背后的密碼,就在“斗爭”二字。
敢于斗爭是勇氣、是意志,善于斗爭是本領、是能力。人在事上練,刀在石上磨。能力、本領從來不是天生的,而是在斗爭中淬煉鍛造出來的。對國有企業來講,如何走好公司制改革“最后一公里”,如何攻克“卡脖子”的技術難關,都沒有現成答案,必須到前沿陣地真槍真刀磨礪,在克難攻堅中強弱項、補短板,在摸爬滾打中鍛煉膽識、增長才干,在一次次“挑戰—應戰”中實現更大作為。
斗爭,說到底是一種責任、一種擔當。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,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,在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中,對改革政策合意則取、不合意則舍的有之,想舒舒服服過日子當“太平官”的有之,躺在過去功勞簿上吃老本睡大覺的亦有之。凡此種種,都是斗爭精神缺失、斗爭意識淡漠、斗爭勇氣不足的表現,本質上講,就是黨性原則弱化,就是不擔當、不作為。
敢于斗爭,勇于擔當,應當成為廣大黨員干部挺立潮頭、奮勇搏擊的精神底色。展望發展前路,加快新舊動能轉換,推進高質量發展,還有無數新領域亟待探索,我們需要更多敢闖新路的企業家,需要更多敢想敢干的黨員干部。像濰柴、萬華那樣,敢于斗爭、善于斗爭,拿出“不爭第一,就是在混”的進取精神,凝聚起開拓前進的強大動能,就一定能創造改革發展事業新的更大業績。
版權聲明:此文源自其他媒體,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。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,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