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車網 轉載】主打 “物美價廉”的微貨其實還有成長空間。
受元旦、春節等因素影響,今年1月份全國車市銷售情況并不理想,物流商用車尤甚。這也說明,我國物流商用車市場的“堅冰”仍未融化,依然寒氣逼人。其中,微貨市場表現也較為疲弱,何時能迎來“春光”,仍未可知。
據統計,1月份銷量最好的10家微貨車企,總計銷量為38698輛,與去年12月銷量“前十”企業45116輛的業績,有著明顯的距離;同比去年元月,差距更是超過了1萬輛。
為什么微貨市場如此不給力?對此,哈爾濱哈飛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鮑永明作了具體分析。在他看來,微貨市場慘淡的根由是多方面的,既有政策導向因素,也受競爭環境影響,更與消費需求變化等因素戚戚相關。
慘淡緣由
鮑永明認為,去年至今微貨市場持續慘淡的根由,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:
一是我國對進入汽車社會的準備嚴重不足,汽車保有量大有超過社會承受力的趨勢,因此國家沒有再次出臺新的鼓勵汽車消費的政策。
二是汽車屬于大宗消費品,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、汽柴油價格的持續走高,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其消費產生了抑制作用。并且,對于一些小微企業而言,貨幣政策從緊、存貸款利率升高也嚴重影響了其效益提升,自然減少了購車的開支。
三是汽車產業政策層面上,我國或從“大力鼓勵”變為“謹慎發展”。鮑永明告訴記者,國家利用政策導向效應,正在重點調整產業結構。而此次政策導向是“弱化量注重質”——促進汽車技術升級換代、節能減排以及淘汰落后產能。此間,微貨難免受到一些影響。
四是部分地方政府為了緩解日益膨脹的交通壓力,相繼推出了限購政策。從上海的“高價車牌”到北京的“搖號舉措”,再到貴陽的“限購政策”,業內人士認為,未來這種情況會在更大范圍內上演,也會壓縮微貨產品的部分市場空間。
此外,微貨車企之間的“斗法”愈發激烈。新產品、新品牌的不斷加入,使得市場競爭更加白熱化,單家企業的利潤和份額出現了下降的趨勢。所以,鮑永明分析,今年,微貨銷量或繼續保持低位運行態勢,而整個市場也將進入多廠家、多品牌充分競爭的“戰國時代”。
競爭激烈
隨著微貨市場“戰國時代”的到來,市場的競爭也更加白熱化。
如果按銷量排位的話,微貨市場一直以來都是東風汽車、北汽福田、上汽通用五菱、重慶長安、哈飛等幾家企業占據市場的“大壁江山”。但即便如此,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依然不容小覷,尤其是在小卡和輕卡“越做越小”的情況下,這兩類車型正在蠶食微貨細分市場,上述企業面臨的壓力不可謂不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