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歡迎到訪!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
連日來北京大雨,不少市民反映早晚高峰出行時,打出租車或網約車等待時間較長。其間有網友另辟蹊徑,在一款提供運送貨物名為“貨拉拉”的APP上打貨車。記者探訪發現,確有一些“貨拉拉”司機在載客接單。“貨拉拉”載客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爭議(7月18日《北京青年報》)。
“貨拉拉”載客不只發生在北京。前一陣全國多地暴雨,不少網友在社交群、朋友圈吐槽打車難,并曬出預約“貨拉拉”乘坐上班的截圖,還附帶了與司機的對話:“貨呢?”“沒貨,我和女友就是貨。”讓人啼笑皆非。據說這一“神操作”還引發網友爭相模仿,這一現象在受到關注的同時,有必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。
客車拉貨、貨車拉客 屬于法律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
客車拉貨、貨車拉客,早就是法律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。“貨拉拉”載客無疑涉嫌違法運營。因為它們已變身為網約車性質,根據北京市對網約車的管理規定,開網約車的條件為“京人京車”——駕駛員須為北京戶籍,取得北京核發的駕駛證;車輛應符合提供載客運輸服務基本條件,經北京市公安部門年檢合格,已購買營業性車輛的交強險、第三者責任險和乘客意外傷害險,具備北京市車輛號牌。而“貨拉拉”的構成人員與車輛相對復雜。
網絡貨運平臺監管純盲區 形成混亂局面
對“貨拉拉”的監管,目前許多地方都比較滯后或者監管存在盲區。前不久,一家上海媒體的記者經過調查披露,在上海,“貨拉拉”等網絡貨運平臺對加入平臺的司機資質審核形同虛設,記者使用他人行駛證居然能順利過關;還有唆使非營運客車改成全拆座營運貨車,大量社會車輛匯入平臺……這種情況在其他地方應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。如此混亂的“貨拉拉”再變成“人拉拉”,只會給監管造成更多不便。
“貨拉拉”載客也存在安全隱患,給乘客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傷害。車輛安全性能是根據不同車型、不同用途來設計生產的,在安全性能上,載人交通工具與拉貨交通工具有著極大差異。比如貨車除副駕駛座位可乘坐之外,其車廂內并未安裝座椅,且缺少安全措施,載客的安全系數要小很多,若在貨廂內拉人,很容易發生碰撞、摔傷。即使是面包車改裝的貨車,也往往把中間及后排座位拆掉,改造貨廂,同樣存在安全隱患。
不要追趕打“貨車”的另類時髦
總之,“貨拉拉”司機因“載客比拉貨劃算”“不用裝貨卸貨,跑起來也快”而喜歡載客,乘客卻不能追趕打“貨車”的另類時髦。由于“貨拉拉”運營混亂,平臺管理相對不規范,監管存在盲區,乘客將“貨拉拉”車輛當作網約車使用,一旦遭遇交通事故,或將陷入維權困境。
將“貨拉拉”車輛當網約車使用,乘客也有無奈,相同價格,誰愿意坐條件差的貨車?“貨拉拉”變“人拉拉”從一個側面反映網約車更緊俏。有關部門在對“貨拉拉”出臺措施強化監管,嚴肅嚴厲打擊違法運營時,也要直面網約車減少而造成的運力緊張問題。比如放寬網約車準入標準,增加網約車市場供應量,以緩解日益緊張的出行需求矛盾。當市民的出行剛需得不到有效滿足,“貨拉拉”也就有了載客的市場。
版權聲明:此文源自其它媒體,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。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,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