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歡迎到訪!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
“LNG(液化天然氣)價格再上高位幾乎不太可能了”,近日,多位能源專家告訴記者,本輪“氣荒”最艱難的時刻基本已經過去。
從去年9月感受到氣價波動,到10月氣價明顯異常,11月價格陡增,12月沖至歷史最高點12000/噸,1月氣價回落,2月初因中亞進口氣源斷供導致價格反撲,這場由北方“2+26”個城市“煤改氣”引爆的大規模“氣荒”,氣勢洶洶地持續了5個月,期間價格如過山車般一波多折,至今尚未結束。
不過從近兩周的價格走向來看,LNG每噸基本保持在6000元左右,趨于平穩回落態勢,隨著供暖期過半,這是否意味著“氣荒”也已接近尾聲?同時,因氣價陡增而哀鴻遍野的LNG重卡能否借此機會得以喘息?停運多時、內心備受煎熬的卡友們,能安心過個好年嗎?
已經緩過來了,類似氣荒不會再出現
說到“氣荒”,專家們語氣已經明顯輕松了許多,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、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林伯強告訴記者,“不是什么大問題了,3月一過,氣價立馬下降,明年不會再出現類似情況了。”
林伯強分析,今年“煤改氣”推進較快,加上經濟發展勢頭也特別迅猛,市場的確沒有準備好,政府力度也沒掌握住,一時間造成了天然氣供不應求的局面。不過12月底氣價已經達到頂點了,過了那段時間就緩過來了。
“1月底2月初那會兒,價格又有了一個猛增,那是因為中亞進口管道和加工廠出了問題斷供了,但是國家緊急出面協調很快就恢復了。往年一到冬天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氣荒,氣價也得達到4000~5000元/噸,今年在這么緊張的情況下,能恢復到目前的6000元左右,已經實屬不易了。” 林伯強說。
中國國家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、研究員景春梅介紹,低迷了好幾年的天然氣消費在今年重回兩位數增長,這是此前沒有料想到的,尤其北方供暖地區缺口最大。為實現保供,除了加大進口量之外,國家還出面協調“三大油”(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海油)從保障民生用能的大局出發,實現不同企業氣源的彼此串換,確保國內各地天然氣資源優化配置,有效應對氣荒
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特聘專家李永昌則給了記者一串數字,2018年我國至少建成5個天然氣接收站,新增接收能力達到189億立方米,國內天然氣生產能力也將增加126億立方米,這就有315億立方米的新增供給,供不應求的現狀將大大得到緩解;而2019年將徹底改寫氣荒局面,一方面中俄供氣通道將打通,當年供氣量至少達到100億立方米,并在此后逐步提升至380億立方米,同時烏茲別克斯坦也答應將目前的年供氣量50億增加到100億立方米,“屆時,天然氣供不應求的局面將變成供大于求,價格也自然會下降。”
廠家、經銷商、用戶依然“談氣色變”
盡管專家們有理有據地給出了形勢向好的判斷,但“一遭被蛇咬、十年怕井繩”,2017年剛剛火起來的LNG重卡行業在遭遇當頭一棒之后,顯然還沒有緩過神兒來,無論廠家、經銷商還是終端用戶都陷入一團迷茫。
“我們去年在貨源緊張的情況下,一個月最多的時候賣出去500輛燃氣車,不過在10月中旬的時候銷量直線下降,現在燃氣車的銷售基本停滯了,最近四個月才賣出去5輛左右。”中航展銷商用車公司總經理崔俊文告訴記者,他們庫房里還有230輛燃氣車沒賣出去,押著1個多億的資金,壓力非常大,不過最令他頭疼的還是接下來如何應對。 按照行業慣例,重卡廠家的第二年產量多參考經銷商當年提前下單的數量,但是明年究竟預定多少燃油車和燃氣車呢?崔俊文無奈地表示,已經看不懂氣價、不會排產了。崔俊文所在的山西晉中地區因為氣源豐富,應該是以燃氣車為主導的,但是因為氣價上漲,近來銷售的全是燃油車。如果多訂燃油車,一旦明年氣價大幅下降,油車肯定賣不出去;但是如果氣價沒有回落到很有優勢的價位,燃油車就會變成銷售主力,“這個訂單怎么下,比例怎么確定,氣價忽高忽低真是沒法兒弄,我們沒主意,廠家也犯難。”
“氣價是回落了,但是好轉得不明顯,用戶都在觀望不敢買車,經銷商也不敢報計劃,搞得廠家也不敢儲備生產。”在呂梁環優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鹿補山看來,不管是代理商還是用戶當下都存在幾個顧慮:氣荒會不會年年有?今年會持續到什么時間?氣荒結束后,LNG價格會降到什么水平?
鹿補山介紹,去年LNG重卡之所以賣得那么好,主要是因為氣價一直穩定在3塊多/公斤,與油價相比有很大優勢,“氣油價差至少要在1塊錢左右,燃氣車才會有市場。”但目前不僅“煤改氣”力度大,出于環保考慮,工廠生產等很多領域對天然氣的需求量也很大,LNG價格最終會穩定在多少呢?“不可回避的是,還有很多司機是去小加油站加油的,那里0號柴油的價格只有4塊多/公斤,如果LNG價格落不到4塊錢以下,用戶還會買賬嗎?”
去年剛剛入手4輛LNG重卡的郝春鋒就明確告訴記者,不會再買燃氣車。他的車剛買沒幾個月就趕上氣價上漲,沒辦法從11月一直停運到現在,如果年后氣價能穩定在6塊多/公斤,盡管依然比油價高,但他還是會勉強把燃氣車跑起來,畢竟還都是新車,如果運價能高點還可以接受。“但現在工業用氣也很多,我判斷氣價不會再降到去年那么低的價格了,而且氣車小毛病也多,我是不會再買LNG車了。”
天津瑞銘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的6輛LNG重卡也停了幾個月了,負責人李銘對此顯然也信心不足,“年后看看氣價再說吧,不過今年我們肯定不會采購燃氣車了,要等到冬天看看是否還有氣荒,如果情況好,至少也要等后年才會考慮燃氣車。之前采購的10輛LNG重卡,白扔了10萬定金全退了,以后對待燃氣車得更加謹慎了。”
市場恢復有待時日,但不能因噎廢食
李永昌判斷,氣價波動只是暫時的,國際上天然氣供大于求的大趨勢沒有變,經過這次氣荒的經驗教訓,國家無論從進口、儲氣設施建設等各方面已經全方位跟進,未來必然向好。但LNG重卡市場的復蘇的確需要一個過程,今年1、2季度開始復蘇,3、4季度市場信心會得到進一步恢復,“畢竟從經濟成本和環保角度考慮,燃氣車仍然是重要趨勢。”
“燃氣車的比重未來會越來越大,這是廠家、經銷商和用戶達成的共識,只是此番氣荒會使燃氣車推廣的腳步放緩一些。開春了,肯定有一部分打算買或者更換燃氣車的用戶,要轉向燃油車。”鹿補山補充道。
農工民主黨北京天然氣汽車課題組組長洪詎則給出了一些建議,他認為盡管未來天然氣的供給會增加,但是煤改氣、油改氣、天然氣發電、工業用氣的需求量都在增加,很可能出現資源搶奪,國家如果不出面干預的話,LNG 重卡市場還會處于一種戰戰兢兢的狀態。如果能從能源分配、規劃的更高層面,給車用天然氣一些政策保障,會更有助于燃氣車的發展。
“打個比方,不能有氣的時候賣出10萬輛LNG重卡,但是氣價一漲,就有8萬輛車無法運營,這不僅失信于市場,也會造車卡車用戶的經濟困難,不是市場經濟該出現的狀況。燃氣車既然已經是認定的方向,就不能走兩步又倒退一步。” 洪詎更直言,去年冬天的氣荒實質是管道氣緊張,不得已用LNG補位造成的LNG價格上漲,但LNG冷凍去雜質的加工成本明顯高于管道氣,用車用的LNG來彌補管道氣的缺口實際上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。
“這次氣荒的確給終端用戶帶來了不小的打擊,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不完全是壞事。這次氣荒將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全部暴露出來,也受到了高層的高度重視,這將更利于天然氣相關產業的長期發展,包括燃氣車在內的相關細分市場不可因噎廢食。”景春梅說道。
版權聲明:此文源自其它媒體,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。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,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