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措施降低成本
純電動公交高昂的購買和運行成本是個無法繞開的話題,這也是很多地方沒有開通純電動公交或者半路“夭折”的重要原因。
“純電動公交遇到的第二個困難 就是經濟性,它比燃油車高出一大截的成本由誰來承擔?很多地方的公交系統由政府行政開支,但在有些地方則并不完全是這樣。比如有些地方把公交車運營承包出去,這時誰來承擔費用就是個大問題。”王秉剛進一步分析說:“在我看來,上馬純電動公交前,要看城市有多大的承受能力,以及能否探索其他更經濟的方案來降低成本,比如少裝一些電池,或者做到快速充電。我曾做過統計,城市公交線路不是很長,一般都在20~40公里,這種情況下,如果能夠在車輛進站休息期間快速充電,就能少裝很多電池,從而降低成本。至于后期維護成本,只要電池好,維護成本倒不是很大,因為電機本身很可靠,主要就是電池,而現在的電池技術已經 有了很大進步,壽命也延長了。”
他同時指出,將來無論是對技術還是對運行方案都要進一步探求,不能簡單地肯定或者否定。
或將由市場運作
純電動公交的開通無外乎兩個結 果:一個是順利運行,一個是半途而廢。對于線路“夭折”,任詩發認為有多方面的原因:“第一是沒有找準目標市場,或者說某個地方不具備開通純電動公交線路 的條件;第二,可能是地方政府沒有提供資金補貼。純電動公交線路不一定都是政府給錢,要看具體項目,一般是先立項,經過當地政府批準后,廠家做出產品、得到國家認可、有公交公司購買并運行,這樣,廠家再與公交公司一起向當地政府申請補貼,或者由國家財政撥給當地政府。我們知道,合肥有純電動公交在運行,就是公交公司、廠家等幾方向國家申報計劃并立項,最后得到批準。后來運行得挺好,就由合肥公交出面向合肥當地政府申請補貼。”
由此可見,即使是有政府補貼,得到這個補貼也并非易事。
“純電動公交比以前有所發展, 但它現在還屬于概念性的炒作,真正投入使用的還不是很多,因為它的使用成本太高,同時,獲得國家補貼需要很多審批手續。從政策走向來看,今后國家可能會簡化審批手續并將其交給市場。”也就是說,不僅僅是對純電動公交,國家可能計劃將新能源客車逐漸推向市場,現在只是先‘送一程’,之后會逐漸放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