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歡迎到訪!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
◆以世界眼光、國際標準謀劃創新培育新動能◆上半年產銷創歷史最高,營收過千億
紐約市中心,美麗繁忙的伊斯特河上,一艘艘城市渡輪搭載著成千上萬市民,穿梭于曼哈頓和布魯克林之間。佇立船上,憑欄眺望,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露出自豪的微笑——這些最先進的渡輪,新裝配的發動機全部是濰柴造。
萬里之外的濰坊,翻看濰柴上半年業績表:發動機產銷30萬臺,創歷史最高;匯總營業收入1048億元,同比增長75%,利稅63.7億元,同比增長80%。
市場遠未恢復景氣,濰柴為何能逆勢而上?濰柴的產品為何能打入對發動機技術、環保要求最嚴苛的美國市場?濰柴的“動力”何在?
譚旭光說,作為老牌發動機生產商,要邁向行業頂端、打造新動能,秘訣只有一個:創新。
擊敗康明斯等行業巨頭裝上美國渡輪的,是濰柴研發的最先進船用發動機M26.3;支撐上半年業績的主打產品WP13等型號發動機,也都是濰柴自主研發的頂尖產品,國內售價比進口發動機還貴10%,客戶提貨要排三四天的隊。
“沒有創新的技術和產品,濰柴絕無可能走到今天。”在濰柴集團黨委副書記王勇看來,創新已經成為一種價值觀,融入濰柴人的血液。
此言不虛。最直觀的證明是,近10年來,濰柴用于研發的投入累計達到150多億元,無論經營業績如何,每年的研發投入不降低,達到國際一流企業水準。
創新需要方法論、路線圖。濰柴的創新路線圖,可從對外、對內兩個維度考量。
對外,打造全球協同創新格局和頂級的創新生態。這個路子,濰柴從2005年就開始了。那一年,濰柴首次出手并購,拿下德隆系旗下的湘火炬,控股陜西重汽、法士特變速箱等核心業務。兩年后,濰柴用自己的發動機加湘火炬的變速箱和車橋,研發出全球第一臺重卡動力總成。10年間,動力總成為濰柴帶來了數百億元的銷售收入。其間,濰柴又在國內進行一系列并購重組,完成了全產業鏈創新資源的整合。
濰柴董事長譚旭光視察PSI,并在員工大會發表演講
只在國內閃轉騰挪還遠遠不夠,濰柴深信,要掌握一流的研發能力,必須走出去,整合全球創新資源。2009年,濰柴抓住金融危機的機遇,并購法國老牌船機企業博杜安,之后又陸續完成對意大利法拉帝、德國凱傲和林德液壓、美國德馬泰克與PSI等企業的并購。“這些企業都具有領先的核心技術,特別是林德液壓落地后,徹底改變了我國高端液壓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。”濰柴動力執行總裁張泉介紹,濰柴將“引擎+液壓”融合,研發出全球唯一的液壓動力總成系統。
目前,濰柴已在美國、法國、德國等“五國十地”建立研發中心,與110多家上下游企業形成了以濰柴為中心的產業鏈眾創平臺。王勇介紹,今年濰柴還將在德國阿莎芬堡、美國芝加哥、日本東京三地建立創新中心,與麻省理工學院、亞琛工業大學、東京大學搭建校企合作研發平臺。
創新,肯綮在于人才。創新活動延展到哪里,吸引人才的觸角就伸到哪里。今年,濰柴先后在美國、英國、德國等地開展了高端人才招聘。此前,濰柴僅“千人計劃”專家就擁有七名。“我們要建立屬于自己的全球技術專家團隊。”譚旭光說。
濰柴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令人激賞。張泉告訴記者,在濰柴,研發人員出國是最容易的事兒,只要出國進行技術交流,都是一路綠燈,他幾乎每天都要在出國報告上簽字。濰柴還鼓勵研發人員學英語、考雅思,“雅思成績不行,很難獲得提拔”。
濰柴科技創新大會
濰柴的世界眼光可見一斑。以這種開放的眼光反觀自身,也必然派生出一種激發創新活力的改革精神。有兩件事讓人印象深刻。
第一件事,在近日舉行的濰柴科技創新獎勵大會上,譚旭光當場宣布,拿出8000萬為全體研發和工程技術人員每月漲薪2000元。漲薪后濰柴研發技術人員平均年收入將超15萬元,為國內同行業最高。
第二件事,濰柴剛剛從研發團隊中聘任了7名“濰柴科學家”和8名青年科學家,他們被稱作“在科技領域仰望星空的濰柴人”。
“本以為一輩子就是個工程師了,沒想到還能戴上‘科學家’的帽子。”33歲的發動機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陳文淼,被聘為青年科學家。這頂帽子意味著,剛工作五六年的他,年收入將超過大多數中層干部。而濰柴科學家的年薪,則遠遠高于譚旭光和相當一部分集團高管。業內人士評價,濰柴科學家的設立,意味著科研人員職業發展通道這一普遍性問題,在濰柴已完全打通。
研發人員如此“得寵”,不怕其他崗位人員眼紅嗎?濰柴自有章程。2013年起,濰柴在研發系統進行了組織創新和薪酬體系改革,搭建起以績效產出為核心的技術人員薪酬和晉升體系。“研發人員的薪酬和晉升都是獨立通道,創造多大效益,就拿多大獎勵,其他人心服口服,眼紅也沒用。”王勇說。
經過多年的變革,濰柴營造起了鼓勵探索、寬容失敗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創造的創新生態。“只要有想法就可以申請創新項目,失敗了不追責,成功了額外獎勵。”陳文淼牽頭開展的仿真研究使濰柴在這個領域達到了國際一流,但此前,公司連續三年投了3000多萬元,遲遲不見成果,卻始終沒一個領導追究他“錢打了水漂”。
創新的格局,決定著競爭格局。如今的濰柴,已成為全球唯一以動力總成為核心的擁有全系列、全領域動力產品,囊括5家歐美知名企業、5家中外上市公司、8個高端工業品牌的先進裝備制造跨國集團。其中,海外業務已撐起營業收入的半壁江山。
擁有創新基因的企業,一定是不滿足于持盈守成的企業。如今,濰柴又將目光投向新能源動力領域,對標豐田、AVL、博世等巨頭,建設全球一流的新能源創新和測試中心,整合氫燃料電池、電機、電控系統,打造高端新能源動力產業鏈條,目標直指“再造一個千億級新濰柴”。
創新的沖動是有邊界的,無論怎樣創新,濰柴都有一個底線——堅守主業。在譚旭光看來,濰柴是進行“相關多元化”,即同一領域、同一產業鏈條上的多元化。樓市火爆,不少人動員譚旭光去分一杯羹,被他一概回絕:“濰柴要把發動機做得比房地產還賺錢!”目前看來,濰柴做到了。
立足自身優勢,以世界眼光謀劃創新,以國際標準引領創新,以體制機制改革驅動創新,蹄疾步穩培育壯大新動能。這正是濰柴路徑帶來的啟示。
版權聲明:此文源自其它媒體,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。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,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。